槍砲,病菌與鋼鐵–植物的馴化
現代世界的主要糧食不外乎十來種:穀物有小麥、玉米、稻米、大麥和高粱;豆類有黃豆;根或塊莖類有馬鈴薯、木薯、甘薯;糖分的來源有甘蔗、甜菜;水果有香蕉。這些植物其實一開始不適合耕作,或者產量不高不值得耕作,最後都被人類馴化成了新的品種,還變成了世界的主要糧食,幾千年來,人類的主要糧食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。
所謂馴化就是透過栽種植物,有意無意的使它們發生遺傳變化,變成對人類更有用的品種。歷史上馴化的方法大概有幾類:
- 人自己在採集植物的時候的選擇,讓某一個特性的品種得以傳播。
- 植物的基因突變,最後突變的品種落入人的手裡。
- 人類發展出農業科技
讓我為每一個方法舉個例子:人類在採集豌豆時會選擇較大的,久而久之人類栽種的豌豆要比野生的豌豆大十倍;野杏仁一般帶有劇毒而且帶有苦味,基因突變的杏仁沒有苦味和毒,在野生環境鳥兒發現就會把種子吃光,基因突變的杏仁就不能得到傳播,但人類確把它們栽種;基因突變也會改變種子傳播機制,使它更受人歡迎,比如基因突變的豌豆豆X不能爆裂,種子不能傳播,野生環境就會絕種了,但這些不能爆裂的豌豆,人類正好能吃它們的種子;基因突變還可以有不經授粉而結果,比如香蕉、葡萄、橘子和鳳梨;有些植物較難栽種,就算人類找到優良的品種,但是插枝、播種都不能種出相同的品種,想蘋果、梨子和櫻桃,直到人類發明了接枝才能種出大蘋果。
知道了什麼事植物的馴化,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有些地方能馴化植物,有些不能,或者為什麼有些地方比較快呢?
Comments ()